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
05-27
中国汽车新闻网秋季刚刚开始,新兴汽车制造领域就发生了几件值得关注的事件。
一是和谐富腾投资的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电动汽车公司,近期获得2亿美元A轮融资;与此同时,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在新疆吐鲁番完成热区测试。
此外,温州工业园所有主厂房建设将于8月底完成,全面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另一方面,虽然有人说贾跃亭在美国已经联系不上,但有官方消息称,他投资的FF汽车不仅将在加州开设高端工厂,还将加速量产FF 91 车型。
据《汽车谈》报道,这些看似无关的事情,实际上反映了当前的情况——新兴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加快推进汽车量产,甚至显得有些着急。
。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新兴汽车厂商加速逆袭呢?这或许与今年以来相关部委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陆续调整有关。
新形势下,新兴汽车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抢夺“窗口” 虽然不少新兴造车厂商不愿谈论乐视造车,但不得不说,“乐视资金链缺失导致易主”确实引发了此前所谓的“造车”。
“狼来了”的集体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影响。
“这次事件对新兴制造业领域的影响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方面,它让相关政府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企业造车所需的资金数额其实是非常大的。
这不是单纯通过新技术就可以抹掉发展模式,因此法律监管必须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也让很多投资者认识到了风险: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下,不排除有一些企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利用汽车制造行业的项目来套牢资金,很容易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所以类似的投资要更加谨慎。
”一位一直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行业分析师表示。
许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证明自己“可靠”,其他新兴汽车制造商只有一条路可走——加速量产车和生产基地的生产。
另外,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前段时间圈内有传言称,由于生产资质太容易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正在讨论收紧审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甚至可能对现有生产资质进行限制。
有关企业申请生产资质审核的消息。
不管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相关部委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上确实变得更加谨慎。
“其实我们之前就已经收到消息,相关部委将对申请生产资质的政策做出一些调整,肯定会越来越严格。
”上述消息一出,一位正在申请生产资质的新兴汽车制造商相关负责人就曾对“汽车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遗憾的是,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这个调整期会持续多久,涉及企业的资质审核和审核问题会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或许是新兴汽车厂商加速新车量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下半年已经进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现在,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流程调整的细节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根据规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生产资质仅意味着具备建厂资质。
不过,工厂建成后,必须提交国家发改委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小批量生产。
不过,即使是小批量生产,也不意味着这些新车就可以投放市场销售。
相反,申请必须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
只有进入工信部的产品、免税目录和地方产品目录,才能真正实现市场销售。
近日,消息人士向七八探透露,相关部委对十几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了认真审核后,部分企业在第二道关卡应被拦下,这意味着即使是已经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也可能会被拦下。
无法实现最终市场销售。
但同时,消息人士也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申请的“新窗口”最迟应该在今年10月份左右再次开启。
“预计年底前,应该还会有1-2家企业能够通过审核,获得生产资质。
”对于新兴汽车制造商来说,相关政策的调整意味着他们将有时间进行融资和新车的量产。
更加紧迫。
据此前多位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将成为新兴汽车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时间点。
但在当前“双积分制”和“生产资质收紧”的影响下,这个关键时间点可能会调整到今年下半年。
更多的“联盟”已经开始。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不止一家新兴汽车制造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未来优胜劣汰之后,剩下的新兴汽车制造企业不会太多,只剩下2家。
” -3 “大家都可以掌控局面。
” 事实上,这个行业的发展形势已经在业内达成了共识,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田永秋表示:“在实施阶段,一些新能源。
有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和没有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都开始相互合作、结盟甚至收购。
尤其是那些没有取得生产资质的企业。
面对政策收紧,他们都在想其他“曲线救国”的办法。
“蔚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蔚来从一开始就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与江淮汽车合作制造新能源汽车,供未来量产;另一方面,与江淮汽车签约意向与长安汽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借助更多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传统车企实现新产品的量产,之后小鹏汽车还与海马汽车“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
“行业的发展肯定会经历一个‘先上车、再做量’的过程,这样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就有了进一步融资的资本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田永秋认为,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实现产品量产,是目前新兴汽车制造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大家都意识到“不能一路走向黑暗面”。
至于产品能否受到消费者喜爱、工厂能否保证产品质量进行大规模量产、以及各种路径可能带来的发展风险等后续问题,可能是下一阶段新兴汽车制造企业要真正考虑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27
05-18
05-27
05-16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16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