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元C11纯电动客车首批订单已交付,客车双双公告
05-27
图片来源:小米微博宣布要造车后,雷军似乎更加努力了。
4月6日,小米11岁生日,感冒痊愈的雷军把一周前发布的产品全部搬进直播间,变身带货狂人。
不过,穿插其中的新产品仍然是汽车制造的热门话题。
直播间的屏幕上也充满了“什么时候上传汽车链接?”的疑问。
3月30日,外界广泛猜测的猜测终于得到了雷军本人的证实:小米要造车了。
然而,在当天铺天盖地的消息中,小米的造车计划却并不明朗。
在4月6日的这场直播中,随着更多细节的公布,雷军也试图勾勒出小米汽车的轮廓。
不是年轻人第一辆车的雷军坐在直播间里有些兴奋。
一个小时后,随着汽车自媒体人韩璐坐在直播间,直播的话题慢慢从小米新品转移到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小米汽车。
在雷军的宽泛描述中,小米首款汽车的轮廓似乎并不明确:可能是一款轿车或SUV,售价在10万至30万元之间,也可能继续使用“小米”品牌。
雷军坦言,在讨论造车的第一个月,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就已经内部确定,“但75天后,我们又不确定了”。
来源:雷军直播截图 据雷军透露,他把所有的选择权都交给了小米用户。
直播开始前,雷军在个人微博发起投票,从型号、价格、品牌等方面征求米粉意见。
根据投票统计结果。
在车型方面,45%的用户希望小米的第一辆车是轿车,40%的用户希望是SUV,剩下的15%的用户希望是跑车或者旅行车。
对于小米汽车的价格,38.8%的用户选择10万元以下的价格; 27.6%选择10万-15万元价格; 15.1%选择15万-20万元价格; 11.6%选择20万-30万元价格。
%; 30万元以上的占7.5%。
仅从这个选项来看,虽然选择10万元以下的用户群体最大,但最终将小米汽车的价格定在10万-30万元的雷军显然更倾向于中高端。
小米用十年时间站稳脚跟,收获了无数忠实用户的同时,却深陷“性价比”标签,在高端发展之路上焦灼前行。
对于造车这件事,雷军似乎从一开始就给小米汽车定下了基调,在定位上正在逐渐远离“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雷军表示,对于小米汽车来说,首战就是决战。
按照计划,小米的首款汽车预计将在三年后亮相,并将“拥有当时最前沿的技术特点”。
这也意味着,小米汽车不太可能走低价、廉价车的路线。
汽车行业内部人士管文祥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分析:“研发初期投入和生产成本都很高,在规模化生产之前,单车成本一定是更高。
”在他看来,“任何品牌首先必须有高价位的产品来定下品牌的基调和定位,然后才有发展中低端的空间,市场认可度才会更好。
”品牌处于顶部,产品处于底部才能发展,否则品牌就很难提升产品。
”此外,对于小米汽车的品牌,63.2%的用户表示。
希望小米继续使用“小米”作为汽车品牌。
剩下的人认为造车有风险,建议使用新品牌。
然而,小米汽车的轮廓之所以仍然模糊,是因为这些细节几乎都是“米粉”投票的。
部分用户的想法能否真正代表小米的计划和决定,还是一个问号。
三年够吗?直播中,雷军畅想了小米汽车的未来:车上配备新风空调,让大家开着空调在车里安心睡觉。
北方汽车可以安装加湿功能。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在汽车内安装空气净化器。
或者,在炎热的地区,车内会有直接制冰装置。
雷军表示,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把这些东西放到汽车上,而小米要做的就是整合自己的智能生态系统。
在外界看来,智能生态也是小米造车的独特优势。
管文分析,小米的生态优势可以从硬和软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无论是零部件供应链的优势,还是智能硬件的发展和完善程度。
在智能硬件生态方面,小米的优势可以排在苹果和华为之后。
目前,小米的产品已覆盖个人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办公,而智能出行是雷军眼中闭环智能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资料来源:小米官方 另一方面,小米在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影响力、消费群体规模等方面拥有多年成熟的经验和优势。
“目前小米的客户群以年轻人为主,从购买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人未来将成长为巨大的消费力量。
”管文说道。
不过,在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新红看来,小米的互联网软件服务确实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完整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之一,而向汽车领域拓展打造数字座舱是非常独特的优势。
“但归根结底,智能电动汽车首先要完成整车工程、动力性能、智能驾驶,然后才谈其他的。
”此外,雷军发布的另一个关键信息是,小米汽车的首款汽车预计将在3年内亮相,将代表当时的尖端技术和水平。
根据以往的新车制造经验,蔚来、小鹏、理想等从成立到第一辆汽车交付,用了近四年的时间。
如今,小米、百度等新玩家几乎将量产时间缩短至三年。
对于小米来说,三年内要实现这个想法似乎并不容易。
来源:小米官方陈新红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虽然小米在汽车方面有专利,消费电子工程设计和互联网服务可以在汽车上复用,但对于三电技术、汽车平台架构、芯片等核心硬件来说,在自动驾驶方面,“小米还比较弱”。
就职于国外车企的Gary认为,传统汽车厂商研发一款新车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前提是拥有成熟的供应链、生产制造基础。
对于缺乏供应链整合和制造的小米来说,“三年内实现大规模量产会更加困难”。
不过,“时间紧张的时候,可以找到供应商。
”陈新红表示,“如果想要做出一个相对平庸、具有某些独特优势的组装产品,还是很容易的,但要做到雷军所说的行业顶尖,就非常有挑战性了。
”更何况,还会有新的产品出现。
三年内掀起智能电动汽车浪潮。
产品周期。
按照规划,小米将面临的不仅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成长中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有各大传统汽车巨头的智能汽车,甚至是Apple Car。
华为的造车协议也将在三年后到期。
虽然小米目前拥有1亿元的现金流,但毕竟是造汽车不是造手机。
三年内打造出被市场认可的尖端产品,挑战来自内部和外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6
05-27
05-27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