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9万元起售价的ARCFOXαT被北汽寄予厚望
05-16
COVID-19疫情对世界来说是一场灾难,欧美国家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也受到疫情影响,消费稳定增长受到阻碍。
今年国家经济增长和稳定消费的目标非常明确、有力。
我们希望鼓励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让汽车抵消消费市场下行的压力。
今年消费问题要在衣食住行消费总体上解决。
目前来看,通过政策激励拉动汽车需求似乎是最可行的。
建议增加汽车购置配额、实行免征购置税、维持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微型电动车下乡补贴、实行个人购车税收减免等。
一、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
1、2020年消费全面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
其中,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6亿元,下降18.9%。
受疫情影响,商品零售整体严重低迷。
除粮油食品和中西药品保持增长外,其他限额以上消费品均大幅下降。
由于疫情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消费和娱乐需求都受到很大影响。
其中,最能刺激的是汽车消费。
购车需求消费金额大、弹性大、渗透率低,是调节消费贡献的良好机会。
综合来看,刺激汽车消费是提振制造业的重要机遇,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2、近两年汽车产业链持续深度低迷。
商用车强势,乘用车弱势。
2019年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不利于消费。
汽车产量增速较低,弱于汽车平均增速。
SUV产量增速低于汽车整体增速,成为抑制消费的低迷因素。
2018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1万辆,较2017年增长40%。
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1万辆,继续保持强劲的高增长态势。
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万辆,增速-1%。
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甚至下降41%。
虽然下滑压力较大,但新能源依然是2019年车市亮点。
3、世界经济动荡需要中国拉动内需。
2018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0.4%,出现201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从趋势来看,全球经济似乎距离衰退周期不远了,而这次全球疫情的爆发,直接影响了供应和供应。
和需求,使得市场担心这一衰退周期的加速。
美股熔断也体现了这种担忧。
因此,我国出口市场压力较大,部分外向型产业前期因订单不足而面临失业压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稳定就业。
这应该是对国际形势的高瞻远瞩的判断。
二、拉动汽车消费是最强抓手 1、汽车消费是薄弱环节 根据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庭消费品总体渗透率较高。
除汽车外,百户普及率已达到每百户100台左右的水平,尤其是空调、电视,已达到每户100台以上的水平。
洗衣机、冰箱等家用产品标准也达到每户95台左右的水平。
汽车消费是唯一的消费短板。
该国只有1/3的家庭拥有汽车。
如果我们考虑到一些家庭拥有多辆汽车,那么实际上没有汽车的家庭更多。
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家庭住房面积已达到34平方米以上,领先世界。
因此,在当前主流家庭消费品基本普及、住房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的背景下,当前疫情导致社会消费严重下滑。
汽车是家庭消费的唯一短板,应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汽车消费。
2.国际油价暴跌——使用更多的石油并缴纳更多的税。
油价暴跌为中国财税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周全球股市暴跌。
随着俄罗斯拒绝欧佩克石油减产协议,沙特宣布发动石油价格战。
不仅大幅降低原油价格,还表示将大幅增产。
这很容易引发全球原油过剩,最终导致国际油价暴跌至30美元以上。
一度下跌近30%,创下多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纪录。
我国私家车经过20年的普及和发展,私家车保有量达到2亿多辆,国际石油供应相对充裕,甚至出现了油价大幅下跌,这说明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2亿多辆。
短期内石油供应仍较为充裕。
当前,我国自身消费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而财政来源主要依靠税收。
汽油消费税按升数征收,与价格无关。
价格越低,汽油税的比例就越高。
石油及制品年销售额达2万亿元,为国家税收提供了巨大支撑。
因此,在国际油价极低的情况下,鼓励居民更多使用石油,对于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将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
有了更多的税收,国家??就能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
3、刺激车市就是稳定社会零售。
受疫情影响,消费稳定增长受到阻碍。
往年,由于春节的原因,1、2月食品和衣物消费占比较高,但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
1、2月汽车消费相当于餐饮总收入。
不过,近年来春节期间餐饮收入增长迅速,从2015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9年春节期间的1亿元,这也是消费增长的核心动力。
今年的经济增长和消费稳定目标非常明确和强烈,希望汽车能够抵消消费市场的下行压力。
鼓励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就是通过增加汽车保有量来抵消粮油食品、餐饮消费下降的影响。
由于去年汽车为负增长,今年汽车的增长将用来抵消其他消费品的下降。
今年,在衣食住行方面,交通运输或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行业消费问题要在整体消费方案中解决。
目前来看,增加汽车需求似乎是最可行的。
3、促进汽车市场消费需要政策支持。
促进消费需要刺激新车的首次购买者。
促进汽车消费的核心是促进私家车的普及,从而产生增量效应。
当前条件下,促进汽车消费的核心措施大多是促进以旧换新需求,但并没有有效促进新的购买需求。
原因在于,以旧换新的需求不仅能带动销量增长,还能带动二手车的增长。
但对总量的影响较小,当地政府在环保和拥堵治理方面压力不大。
可以说,新车置换补贴在直接提升老百姓入门级消费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刺激政策不一定会对增加购买产生强烈影响。
政策仍应聚焦首次购买消费。
汽车市场价格下降是大势所趋。
延迟消费不会对消费者产生负面或正面影响。
应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但短期直接刺激建议仍应针对首次购房者,而长期间接刺激政策可针对额外购房者。
如果政策主要推动刺激消费升级,而不鼓励无车人群普及新车,那么整个车市刺激政策就很难加大力度,可能会导致刺激政策持续下去的问题变得无效。
尽管近两年出台了不少促进消费的宏观政策文件,但经销商层面对汽车消费政策的吸引力存在明显担忧。
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多促进消费的政策侧重于购汇,而缺乏对下游新增采购的关注。
这也导致汽车市场增长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
近期,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强于大城市。
电商业绩增长的重点也是小城镇消费。
但地、县级乘用车市场大幅萎缩。
由于消费的梯队特征,过度强调以旧换新市场的结果是:豪华车不断走强,合资品牌差异化明显,自主品牌压力加大。
为了稳定汽车等传统主流商品的消费,需要出台政策专门刺激首次购房群体的消费。
这也是2015年和2009年购置税减免政策特别有效的重要原因。
1.建议——加大限购城市限购目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的重要文章。
这是应对当前疫情的纲领性文件。
其权威指导意义是给汽车人极大的信心。
启发。
文章特别指出,“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
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牌照配额,带动汽车消费”。
相关产品。
”从公布的年度汽车保有量具体数据来看,北京汽车保有量仍连续五年徘徊在万辆水平。
成都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
成都汽车保有量比北京少1万辆。
截至年底,成都市场仅比北京少70万辆。
与此同时,重庆、苏州也已经超越了上海的水平。
郑州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目前远高于深圳。
西安、武汉、东莞也超过了天津的水平。
作为限购城市,广州和杭州的汽车保有量均较差。
广州的增长正在逐步改善。
杭州的增量则相对缓慢,2019年较2017年年均增量12万套,与此前10万套的增量较为一致。
杭州幅员辽阔,面积是上海的三倍,但单元数量却只有上海的70%。
目前,几个限购城市的收入水平较高,城市空间也相对较大。
可以看到,杭州市区面积达到1.65万平方公??里,北京达到1.64万平方公里,天津也达到1.2万平方公里,上海、广州也有近平方公里。
深圳比较小,面积只有平方公里。
每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与城市面积并不相称。
虽然汽车保有水平与城市面积不呈正相关,但在限购城市的非主城区之外,存在着巨大的城市交通需求和私家车的普及空间。
随着房价的疯涨,不少限购城市的消费者居住在主城区以外。
轨道交通与他们的住所之间仍有较大距离。
私家车普及的需求极其强烈。
适当放宽限购数量,促进消费者刚需买车。
2.建议——暂时减半汽车购置税。
2016年,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低迷,中央出台刺激中国汽车市场的政策,以振兴经济。
我国汽车市场振兴政策中的核心政策是购置税减半政策。
2018年,当中国经济遭遇股市暂时压力时,国家也出台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迅速扭转了局面,起到了良好的刺激消费作用。
同时,也对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税收也提供了显着的推动力。
发展自主品牌是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
自主品牌近10年经历了两次高潮,其中2009-10年的高潮和15-17年的高潮较为明显。
消费刺激政策的核心是促进无车人群购买汽车。
毕竟中国三分之三的普通城市家庭还没有私家车,农村无车家庭更多。
政策在刺激普通百姓进入首次购买群体的同时,也将刺激自主品牌的成长,具有良好的政策协同拉动效应。
在车市的刺激政策下,自主品牌普遍能够抓住机遇,快速响应政策号召,在市场销量上取得更好的突破。
这是因为自主品牌面对的是首次购买者和消费弹性较大的消费者。
集团而言,政策的效果自然会带动自主品牌的成长,而不是简单地照顾自主品牌。
从以往的购置税减半政策来看,购置税减半、购置税减少,损失不大,但获得了更全面的税收收入,对国家财政和经济也是一个很好的提振。
一、2009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带来的税收收入仍然继续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入蔓延,能源价格、资源性产品和出口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中央作出了扩大和拉动内需的明智决策。
特别是针对汽车这一家居第一商品,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消费政策出台,达到了拉动内需、振兴汽车产业的预期效果。
比如,去年底以来出台的“燃油税”改革政策、1.6升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车改”等一系列调整政策。
“下乡”极大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拉动了私家车的需求。
又一波新消费取得了预期的良好增长成果。
2009年,全国乘用车市场突破1万辆,是中央一系列有效组合政策的最佳产物。
根据购置税优惠政策,2009年税率降低5%,全年税率为7.5%。
2009年购置税优惠幅度比2009年降低2.5个百分点。
2017年,车辆购置税177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车辆购置税收入约占税收总收入的2%。
从各月来看,上半年降幅逐渐收窄,下半年转为上升。
2009年上半年车辆购置税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1.6升及以下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二是受经济不景气影响,上半年摩托车销量下降13.7%。
下半年,车辆购置税由降转升,且涨幅逐步加大,主要得益于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
全年车辆购置税快速增长,实现收入0亿元,同比增长54.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6.4个百分点。
车辆购置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2.4%。
车辆购置税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全国乘用车销量达到1万辆,同比增长35%。
二是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
自2020年1月1日起,1.6升以下发动机车辆购置税税率由5%提高至7.5%,车辆购置税快速上涨。
B. 15年购置税减半政策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措施。
会议认为,推动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淘汰排放超标汽车,有利于缓解能源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议提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
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施的一律取消。
二、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行车辆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
3.加快淘汰运营黄标车,开展专项清理整顿行动。
允许地方政府利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动淘汰工作,确保年内全国黄标车基本淘汰。
其中真正有效的政策是15年购置税减半政策。
此举带动2015年车市销量增长10个百分点。
正常实施的16年间,年增幅达到17个百分点,增加车辆1万辆。
年度购置税补贴政策取消后,初期销量下降4个百分点,减少近万辆。
今年四季度开始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对今年税收收入影响不大。
4-8月受市场低迷影响,购置税总增幅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处于较低水平。
全年实行购置税减半征收,全年税收收入下降4.2个百分点。
每年的纳税表现都比较稳定。
全年税收大幅增长22.7个百分点。
税收总收入突破亿元。
税收表现相对稳定。
因此,总体来看,每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对城市牵引作用极为突出,带动每年至少1万辆的销量,每年1万辆的销量。
以汽车市场平均售价12万元、消费税税率3个点、消费税税率17个点的增值税考虑,一辆汽车的税费增加了2.4万元。
由此推算,全年消费税、增值税合计增加1亿元。
与同比减少98亿元的购置税相比,增值税、消费税每年的增税额完全可以抵消购置税损失。
全年汽车购置税减少1亿元。
考虑到销量增加1万辆,税收增加1亿元,比汽车购置税优惠金额高出近7倍。
C、年度购置税减半政策 购置税减半政策主要推广小排量车型,对1.6升以上车型抑制相对较小。
因此,购置税减半政策如果实施的话,会比现在更加有效。
这种负增长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体增速可能达到5%,比原来负7个百分点的增速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在当前节能减排总体政策的引导下,乘用车增长的主要动力是1~1.5升产品。
该地区规模较大,符合节能减排趋势,发展潜力较为明显。
考虑到如果每年实行购置税减半政策,税收收入可能下降8个百分点。
与汽车市场5个百分点相比,增速差距达13个百分点,减少购置税收入1亿元。
不过,由于购置税减半政策可能带动销量增加1万辆,消费税和增值税总体将达到1亿元,这可能会增加国家税收1亿元。
因此,总体来看,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实施将减少购置税环节的税收收入,但会增加消费税和增值税。
如果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对于国家税收总量来说将是一个积极的局面。
3.建议——新能源补贴不减少。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快速退出,2020年3月26日过渡期补贴下调40%,2020年6月26日起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下调约50% %。
%,地方补贴退出,全年补贴整体降幅达70%。
补贴取消后,A00级车水土不服。
今年1月,在中国电动汽车100强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表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减少,或将有所放缓。
今年6月补贴下调幅度在10%以内,或可能延长补贴,也成为强烈预期。
这也是稳增长的措施,而不是促销售的措施。
为避免疫情扩散,部分地区公交出行暂时受到影响。
继武汉之后,湖北多地多市暂停公共交通,减少人口流动。
由于感染情况复杂,公交车出行和网约车出行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国家希望居民留在家中。
此外,居民对出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私家车出行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网约车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网约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消化渠道。
上半年网约车需求受阻,导致新能源汽车上半年表现不佳。
持续补贴的必要性将变得更加突出。
4、建议——新能源补贴促增长 建议——电动汽车下乡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
核心调整是续航里程在10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汽车补贴大幅减少,这也导致全年A00级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从一半以上迅速下降至不足1/4 。
2017年新能源汽车增速为负,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仅小幅增长。
2018年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低迷特征之一就是微型电动汽车的增长动力失效。
当前汽车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燃油汽车在与其他交通工具的竞争中处于高成本被动局面。
与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相比,汽车价格更高,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因此被其他工具包围。
现在外卖、快递等各种工具都在使用,但电动自行车却不是电动车。
在农村市场,电动低速汽车正在挤压电动汽车的份额。
原因是相对而言,电动汽车的竞争力还不够。
因此,当前鼓励电动汽车向下延伸,对于改善农村市场出行条件、推动车身电动化改造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于新自行车本身就应该有补贴,所以续航里程的补贴下降太多了。
快,所以目前恢复一些补贴对于城市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农村也不一定需要续航里程公里的车型。
也许公里或公里就够了,应该给予更多元化的选择。
因此,鼓励电动汽车下乡并对冬季续航车型给予一定补贴,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农村环境的改善。
也将改善电动汽车与低速电动汽车等其他车型的竞争关系。
5、长效措施促进以旧换新消费稳定增长——购车抵扣个税。
在中国,买房是一种投资行为,不是生活必需品,不计入CPI。
目前,购买房屋可以抵扣个人税,购买汽车也应该具备同样的资格。
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是个人税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这对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具有积极作用。
个人免税政策是一项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利好政策。
家庭买车和买房应享受同样的个人免税政策。
例如,每个家庭在三年内都有购买汽车的免税机会。
购买汽车可免征1000元个人所得税,缴纳汽车购置税后10000元个人所得税可抵扣5个月。
这不仅可以促进消费,还可以平衡与公司挂钩的车辆的个人税收减免。
不公平税收可以促进税收公平。
目前,私人个人所得税调整增加免税扣除,购买家庭车辆应纳入税收扣除范围。
否则,车辆全部登记在单位名下,既会抬高财务成本,又会造成税收带来的非正常消费。
由于新车购买包含购置税等税务信息,因此很容易在网上确认。
因此,税收的影响并不大。
4、加强消费,控制产销节奏。
按照疫情将在4月底解除的正常判断,2月份车市的低迷已经比预期更为严重。
3、4月份车市将缓慢回暖,预计5月份后将恢复正常。
由于生产恢复快,零售恢复慢,近期仍应以销定产,控制节奏,缓解经销商压力,稳定市场价格。
随着广州、佛山、湘潭等地区出台刺激消费政策,其他地方也将有类似的支持政策。
但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强力刺激政策,车市负增长幅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超过此前预期的-5%。
目前预计全年零售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8%。
这比2019年底2020年1%增长的预测下降了9个百分点。
疫情对汽车市场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影响都极其巨大。
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压力加大,稳定汽车消费,制定和推出鼓励购车政策对整个行业意义重大。
建议国六地区推迟政策标准,适当减免购置税,增加限购地区车牌供应。
如果有政策支持,乘用车市场零售额将明显改善,消费者信心也会明显增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05-18
05-27
05-18
05-27
05-27
05-27
05-18
05-27
05-27
05-27
最新文章
驾驭中国年度汽车评选 木仓科技公布多项车市奖项
大众汽车1月全球交付近84万辆,中国销量下滑11.3%
路试的理工学院“直男”驾驶斯巴鲁BRZ够硬派吗?
苹果再次获得43项新专利,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克莱斯勒回应关税政策降价送上海车牌10万元
丰田发布第一财季财务报告,营收约7.65万亿日元
“最低价得到”犹如毒丸,“电缆门”是对汽车行业的警示
江淮汽车因排放造假被罚1.7亿元!去年遭遇7.86亿元巨额亏损